top of page
Samantha
Harrison
  • Facebook
  • Twitter

行銷主管

我是段落。點擊此處新增您自己的文字並編輯我。就這麼簡單。只要點擊「編輯文字」或雙擊我。

Welcome to

數位生活記錄

授課教師:余貞誼 / 性別研究所 助理教授

課程簡介

生活記錄(Lifelogging),是指將使用者日常生活的事件與脈絡資訊記錄下來、用以擴增個人記憶之實踐。隨著資訊科技與移動技術的發展,我們有愈來愈多裝置可以用以記錄個人的日常生活,諸如網頁外掛程式、手機應用程式、穿戴式裝置、物聯網等,都蓬勃的創造、實踐與推動這股記錄日常生活的行動,進而也形成一波「量化自我運動」的風潮,主張人們運用各種工具追蹤而來的數據,能夠測量自我的生活,構成關於自我的知識,進而提供反省或改善生活的機會。

焦點記錄 109-1

物聯網與高齡健康照護方案

2020年10月12

2.png

隨著社會的高齡化進程,AI與資訊科學技術逐漸加入成為照護的幫手。此次課程主題聚焦在將物聯網科技應用在長照場域中,對使用者(高齡者、照護工作者)帶來的經驗分享與改變;並帶領學生思考,科技物做為照護方案的提出,必須融整跨領域專業,才能設計出一種全人關懷的照護方案,否則將會產生讓科技物剝奪被照護者尊嚴的負面影響。

​智慧醫療(一)

2020年10月19日

20.jpg

首先,由貞誼老師以StarTrek這部科幻影集中所描繪的智慧醫療光景作為討論的引子,透過討論XPRIZE與Qualcomm Foundation以StarTrek中的Tricorder為發想點舉辦的全球競賽作後續議題的探討。接著,討論智慧醫療的目標與方向:什麼是智慧健康?什麼是智慧醫療?什麼是智慧照護?即可能面臨什麼挑戰?最後,由克勵老師講述智慧醫療目前應用:運用 Lifelogging 改善健康狀況的研究和實作,如:進行自主體重管理、促進高齡者健康照護等等議題探討極可能面臨的困難。

智慧醫療(二)

2020年10月26日

19.jpg

首先,提及智慧醫療設計方案,從使用前因:問題形成的脈絡 ,到使用者旅程:問題解決的歷程 ,再到使用影響:問題解決的影響,建立一套使用經驗脈絡重建圖。接著,是智慧醫療的實作討論,針對糖尿病、腦中風,及自律神經失調。最後,進行Lifelogging智慧醫療的反思。

​記憶

2020年12月14日、28日

記憶.jpg
  • 課程帶入的提問:課程進行到學習後半段,學生透過概念與實務應用的討論已理解lifelogging作為人類記憶的輔助工具,可以保存生活細節來增進自我知識(personal knowledge),鼓勵內省,進而提升生活品質或工作專業表現。然而,這種如同內在的埃及法老化(以木乃伊化來拒絕自己的稍縱即逝)的記憶形式,真的符合人類記憶運作的樣態嗎?它是否排除或忽略了哪些人類記憶活動中的特性?

  • 解答提問的方法:透過活動設計(Proust談記憶)與《黑鏡》影片觀賞,讓學生來思考記憶的本體論、lifelogging對記憶的衝擊,接著思索lifelogging作為記憶工具,可以如何去含納這些人類記憶活動的特質,讓其不只作為輔助記憶的工具,也有可能作為適時遺忘的工具。

學生成果 109-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