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lcome to
普通心理學
授課教師:林錦宏 / 心理學系 副教授
課程簡介
普通心理學本為介紹心理學各向度入門概念、經典實驗與當代發展之課程。故針對心理學的歷史演進與脈絡、心智系統的概論與各心理學子領域(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等等)的基本介紹之外。針對上述議題,以北歐五國為例,隨著社會環境變遷,擬定出哪些政策? 培養出哪些人才? 已解決哪些問題? 或新增哪些社會問題? 這些皆值得我們參考借鏡,甚至避免重蹈覆轍或利用台灣本身的優勢,設計新的措施政策,增加高齡獨居者的幸福感。因此,心理或醫社的同學如何針對這些問題與現象有綜觀的認識與目標問題的意識,將是重要的開端。普通心理學將規劃兩次課程/或工作坊,以「高齡獨居者,可以幸福嗎?」為核心議題,介紹北歐五國的政策、措施、教育與科技研發,如何促使其高齡獨居者之幸福感相對高於其他國家; 並引導同學想像與規劃30年後的台灣,如何讓他們的父母輩能夠像北歐的高齡(獨居)者擁有一樣的幸福感。
焦點記錄 109-2
參與學生:醫社系×物治系
心理學簡介
2021年02月26日

心理學是一門了解心智歷程及大腦運作的學問,在過去源自於哲學和生理學,例如認識論(Epistemology)探討人類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但對於自己的心智系統卻不知從何考據,於是科學的心理學於100多年前出現,使用科學方法觀察個體,以便他人可驗證其真假,若無法達成這項目的,則稱為「不可證偽」,並不會被這堂課所討論。老師在課堂上簡單調查了同學目前的幸福感,並且提到同學個人可以用心流、高峰經驗等完成一件讓自己沉浸其中的事,以內在動機來提高幸福感。而就群體社會的角度來看,內在動機也是一個可以透過社會制度的設計以推進社會的原動力,同時也說到台灣在去年是全世界第25名幸福的國家,希望大家可以作為參考、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介紹UFO&心理學研究方法
2021年03月05日

老師由一個「中年時,你會想和老年父母同住嗎?」的問題,帶出「高齡」在現代社會中逐漸被標籤化、成為社會問題的現象,而這是人口結構變遷所帶來的問題之一(包含獨居、世代疏離、性別平衡傾斜……等),而在全球眾多的國家中,北歐五國已經面臨過、並且成功因應了這個現象,達成了幸福感10年來皆維持在前10名、健康老人比例高、精神病患就診率高及預後良好的成績,因此我們可以借鑒這些國家的社會工程,透過預防醫學的介入,以達成臥床率下降,行動力、幸福感、自主感上升的目標,而我們如何透過自身專業參與這些社會改良的過程,是同學需要思考的問題。心理學研究方法則包含心理測驗與調查、個案研究、自然觀察法、實驗法,另外也有其他心理學研究方式,例如PET正子斷層掃描以水或葡萄糖的同位素打入大腦,觀察腦內代謝時發出的放射線,以及fMRI等腦造影技術。
心理學流變
2021年03月12日

從結構主義研究大腦構造開始,心理學逐漸開始關注人腦與功能的連結,接著功能主義關注人類如何在心裡產生連結,形成學習歷程;行為主義則認為「科學心理學」應該只關心可觀察的行為,例如制約化,又稱條件化,指的是特定刺激下行為被誘發,包含古典制約及操作制約(工具制約),強調行為與刺激的連結,並將中性刺激連結到有意義的物品。該學派在英國引起廣大迴響;而歐陸則是完形心理學受到歡迎,他們認為部分經驗的總和不等於整體經驗,而人類都有完成事情的驅力。近代則是認知心理學強調人們如何思考的重要性,並試圖以電腦模擬人腦,例如AI就是源自於早期研究電腦如何模擬人類說話,
大腦 x 神經
2021年03月19日

課堂中主要介紹大腦的構造與神經。大腦構造:視丘、基底神經節、杏仁核、海馬迴、下視丘、扣帶迴、嗅球、胼胝體、小腦。神經元理論由神經科學之父Cajal提出,他認為神經細胞是有單位的,而非當時主流認為的完全是一個網絡,與發現高基氏體的高基同年得到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種類分為感覺(輸入)、運動(輸出)、連結神經元三種。神經傳導物質分為興奮性、抑制性,也有配合不同接受器會出現不同性質與功能,現今發現超過75種,但並不只存在於大腦,腸胃裡也有神經傳導物質,其神經生態也會影響神經系統運作,例如大腸激躁症,腸胃會由迷走神經上行到大腦影響焦慮等身心狀態;在課堂中介紹了麩胺酸glutamate、GABA(r-氨基丁酸)、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乙醯膽鹼、腦內啡Endorphin以及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介紹腦造影技術
2021年03月26日

本週課堂介紹許多腦造影的技術,如:電腦斷層Computer Tomography(CT)、單光子射出斷層攝影(SPECT)、正子射出斷層攝影(PET)、磁振造影(MRI)、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腦電圖(EEG)、腦磁圖(MEG)以及跨顱磁刺激(TMS),說明其歷史與操作原理。此外,在介紹PET時補充兩項實驗:最後通牒實驗、信任實驗,老師也帶領同學進行最後通牒的活動,在最後通牒實驗中,受試者被分為分配者與決策者兩個角色,前者負責決定10枚金幣的分配比例、後者可以決定是否接受該比例,但若拒絕則兩人都拿不到金幣。結果發現決策者在比例7:3就有一半的機率會拒絕,但卻不符合經濟學觀點中,認為只要利益是從無到有,人們就不會拒絕的結果。這項實驗驗證了人類有很多行為不會考量個人利益,例如該遊戲會受情緒等不同因素影響,可能會為了讓對方也得不到金幣而拒絕自己能得到的利益。而由基因影響人類觀點來看,基因想盡辦法繁衍,人類可能只是被其操控的宿主,個體有時會因為族群繁衍利益而被基因犧牲掉。
視覺&聽覺
2021年04月09日

由生理構造來看,人類視網膜中有紅綠藍三種錐狀細胞,負責周邊訊息與顏色辨識,男生對顏色的辨識度較女生低一些;柱狀細胞則會遮蔽周邊視野,讓中央視野(fovea)集中在所專注的事物上。在皮質層面,若枕葉和顳葉交界處受損會有失認症;若位於小腦上方的梭狀皮質(FFA)受損會造成臉盲(face blindness/prosopagnosia),分不出臉與臉之間的差異,也對自己的臉沒有意義感;若顳葉外側受損則會有物體失認症(object agnosia),也是日常生活中辨識物體需要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雙向路徑的證據。可以用高頻聲音測試聽力年齡:日常生活的上限通常是8000赫茲,14000赫茲聽得到的話是年輕人。
*麥格克效應:背景音播放ba ba、影片的口型是ga ga,聽起來會覺得像是da da,表示視覺和聽覺訊息不一致時會互相整合,給出可以解釋的訊息。
嗅覺&注意力
2021年04月16日

鼻塞時吃重口味會吃不出味道,沒有嗅覺輔助,味覺會降低。篩骨下經過第一對腦神經就會進入嗅球、再一個神經節進入顳葉外側的梨狀皮質Periform Gyrus,是唯一不經過視丘處理的感覺,所以毒品由鼻腔吸入也是快速攝入的方式,同時也可以偵測40幾萬種味道,爬蟲類包含海馬迴的這部分腦區會更大。注意力方面,在訊息處理取向中,注意力探照燈(心智之眼)範圍有限,因此一般人也會產生不注意盲(沒有注意到出現的物體)、改變盲change blindness(沒有注意到環境改變)的現象。相關疾病有半邊忽略症Hemi-Neglect,和頂葉注意力系統相關,可以請懷疑有腦傷的個案臨摹畫時鐘或雙尾貓,若個案某側頂葉受損,則內在探照燈或視野只有一半、只注意得到一半的外界。
意識狀態&睡眠
2021年04月30日

是心理學最難研究的領域,存在的功能包含增加生存機率、建構或表徵真實世界與自我(思覺失調症就是無法區隔想像與現實)、建構文化,基本上分為醒著與睡著,前者較難研究,因為有個體差異;後者較容易,可以使用腦波區隔睡眠階段。意識的四個層次包含後設分析(思考自己正在做的事)、意識、前意識(提取到一半的意識,例如你知道對方是誰,但叫不出名字的舌尖現象,就是提取對方名字的過程)、潛意識;睡眠探究上,以腦波分界,醒著時可以觀察到β波(10-20Hz)、想睡覺時是α波(8-12Hz)、睡眠時的階段一是θ波(4-8Hz)、階段二是紡錘波(太多或太少都不是正常睡眠)、階段三四式δ波/慢波(1-4Hz),以及快速眼動期REM,即一般所說的作夢,早期認為這時期在整理白天的記憶,近期認為是修剪不要的記憶,因為夢以負向情緒居多,且被叫醒不是可以被報告的。
學習與制約
2021年05月14日

當行為或模式因為外界特定刺激或互動而產生相對長久的改變,就稱為學習,在這之中有效果律law of effect,也就是行為結果有效,則行為會被保留下來,若無則否。著名的實驗包含桑代克的puzzle box。其中非連結學習又包含習慣化與致敏化;連結學習包含古典制約(pavlov狗的實驗),有延宕制約、軌跡制約、同時制約、後向制約。然而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BY Seligman)也是一個經典。此外操作制約/工具制約,也就是刺激、行為與獎賞之間的連結,著名實驗有Skinner box。還有Permack principle普瑞梅克法則、四種給予獎賞的方式:(1)固定比率:按件計酬,發完獎賞後會有一段休息時間
(2)變動比率:每次酬賞不同,學習行為的效果最好、最穩定 (3)固定時距:固定時間給酬賞,要發獎賞時會比較積極 (4)變動時距:不定時給酬賞,也比較穩定,但行為比率的斜率較低(較不積極)等等比起每次給同樣獎賞,不定期給予不定量獎賞的狗壓桿子的行為比較穩定。
記憶與腦神經科學
2021年05月21日

在訊息處理取向中,可以用電腦類比人腦的不同功能,例如感覺登錄就是相機等周邊設備、工作記憶是記憶體、長期記憶則是硬碟,而記憶可以分成不同種類,大致上可以分成長期與短期記憶。短期/工作記憶會出現容量限制,也就是瓶頸現象,人類處理外界訊息時,如果單位時間內太多訊息的話,會不知道怎麼判斷,假訊息則會占用某些重要訊息的管道,在知覺、意識、注意力都可以觀察到。例如一般記憶可以記七個數字,也就是magic seven現象。幾種狀況可能會造成記憶喪失或扭曲:失憶Amnesia、失智症、閃光燈記憶等等,甚至是假記憶,在法庭上可能會有的狀況,因為暴露在大量刺激下,也可能受到強烈情緒影響,導致不存在的記憶被植入,造成證詞有偏差、形成冤獄。
語言與認知謬誤
2021年05月28日

語言,以符號負載概念,有其創造性與衍生性,而語句可以拆解結構,同一句話可以拆解出不同結構。語言是人類的特殊功能,也有學派認為是環境沒有條件讓其他靈長類發展出語言,後來提到人類直立後喉頭下降,讓下頷內收,造成可以發出語言的特殊構造。史丹佛大學人類學家教導低地大猩猩Coco學習手語,大概可以使用300個手語和學者溝通。在學術領域上,心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研究語言如何習得、對應表徵、演化上如何使用。描述符合心中刻板印象,就可能受到其影響,而不管客觀機率,人對機率的想像常常不管客觀數據,也就是代表性捷思法。像是賭徒謬誤、框架效應、誘餌效應、沉沒成本謬誤等等都是常見的基本謬誤。
焦點記錄 109-1
參與學生:心理系

心理學生物基礎:儀器及腦機介面簡介
2020年10月30日
藉由心理學常運用之儀器,如:EEG、MRI、PET等介紹,使學生了解此些儀器基礎原理以及相關應用。同時使學生了解相關儀器不僅用於臨床檢測、研究心智活動外,亦可藉由腦機介面和物聯網之發展,更進一步協助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同時亦可改善障礙者之生活。

感覺,知覺,意識—成癮
2020年11月27日
課堂透過介紹影響人們意識狀態之物質,介紹常見物質對於人類腦心智之影響及行為改變,進而引發相關之法律、社會等議題。藉由影片討論丹麥、台灣不同之戒治政策以及措施,嘗試引領學生反思現今不同國家對於成癮議題之態度以及相關因應之措施。

感覺,知覺,意識—幸福感
2020年12月04日
課堂介紹人類意識活動、催眠、正念及放鬆技巧等介紹,藉由對意識狀態的理解以及認識不同影響意識狀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無論是日常生活或是臨床之運用。同時藉由影片介紹幸福感知概念與誘發放鬆、促進覺察之技巧,嘗試使學生獲得幸福感及相關技巧之知識。

世界咖啡館—北歐幸福學:HYGGE
2020年12月25日
以「HYGGE」之概念介紹進而探討幸福感之概念。講師藉由世界咖啡館的討論模式,讓學生以分組討論的方式對於「幸福為何」、「日常如何察覺幸福」等概念進行論述,並頻繁更換組別,使每項議題皆有充分且多元的交流。
課程講座/工作坊/校外參訪
參與學生:心理系
課程講座
秋天不能錯過的 10 個派類食譜
請來自訂內容。您可按一下此處編輯文字,寫下相關資訊。

課程講座
秋天不能錯過的 10 個派類食譜
請來自訂內容。您可按一下此處編輯文字,寫下相關資訊。

工作坊
每天喝茶的健康益處
請來自訂內容。您可按一下此處編輯文字,寫下相關資訊。

校外參訪
意大利麵秘笈,帶來正宗羅馬風味
請來自訂內容。您可按一下此處編輯文字,寫下相關資訊。
.jpg)
健康
創意沙拉做法,蔬菜愛好者首選
請來自訂內容。您可按一下此處編輯文字,寫下相關資訊。
.jpg)
課程講座
秋天不能錯過的 10 個派類食譜
請來自訂內容。您可按一下此處編輯文字,寫下相關資訊。

工作坊
每天喝茶的健康益處
請來自訂內容。您可按一下此處編輯文字,寫下相關資訊。

校外參訪
意大利麵秘笈,帶來正宗羅馬風味
請來自訂內容。您可按一下此處編輯文字,寫下相關資訊。
.jpg)
健康
創意沙拉做法,蔬菜愛好者首選
請來自訂內容。您可按一下此處編輯文字,寫下相關資訊。
.jpg)
健康
創意沙拉做法,蔬菜愛好者首選
請來自訂內容。您可按一下此處編輯文字,寫下相關資訊。
.jpg)
學生成果 109-2
參與學生:醫社系×物治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