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 KMU
明日的醫院—超高齡社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健康照護?
已更新:2021年9月16日

時間:2021/05/13(四)10:00-11:30
地點:高醫大W22教室
講者:劉介修|成大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高齡醫學部
主持人:邱大昕|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教授
紀錄者:文耘儀|前瞻人才培育計畫 兼任助理
畢業於高醫醫學系的劉介修,在大學期間接觸了社會工作與福利政策,也開啟了他對高齡人口的重視與投入。首先,講者分享在英國求學時的經驗,他認為英國與台灣的教育體制有很大的不同,英國屬學院制,重視跨領域的激盪,主要課程不會安排得非常緊密,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自行讀書、學習、創造有價值的事情;此外,講者說到,他所撰寫的論文教授似乎一直不滿意,使他一改再改,但事實上,教授希望他能“Defend Yourself”,不斷充實研究的內涵,而不是人云亦云,是發展出自己的觀點,“Expand the Scope, Not Fill the Gap.”去拓展視野而非填補不足。
下半場講述超高齡社會的照護主題,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大致有三種看法,分別是危機論、商機論與可能論,而講者認為最好的論點是可能論,當人們平均壽命延長,相較於過去這多出來的20年,我們要如何活得精采?當然,超高齡社會的照護亦有許多挑戰:照護服務效率低、健康制度的永續、照護品質、高齡者多重共病與進出醫院頻繁等,都需要進行改革與進步。講者分享三個變革的方向,一是「減法」,過去的照護模式是當你缺少什麼、哪裡不足就幫你加上什麼,亦即要從維生到生活/生命的哲學;二是「預防」,從救急到增進病人及照顧者的福祉;三是「脈絡」,看待事情須注意到他所存在的社會脈絡中,見樹還要見林,找出最根本的原因。
最後,講者說明成大老人醫院的理念與願景,雖然它仍屬於一個急性醫院,但它亦包含日間照顧中心、復健中心等;並將老人做分類:健康不生病、生病不衰弱、衰弱不失能、失能有尊嚴,對於不同類型的老人提供適切的服務。藉此建立超高齡醫療與照護的典範,提供創新健康與照護服務模式,是醫院、社區與居家的節點,結合智慧醫療科技的研發應用,也期待不僅僅是對高齡者的照護服務,同時也重視其照顧者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