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UFO KMU
網路諮商-通訊心理諮商
已更新:2021年9月16日

時間:2021/06/17(四)10:10-12:00
地點:Google Meet線上教室
講者:鐘國誠|大休息心理所/心理師
主持人:彭武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助理教授
紀錄者:文耘儀|前瞻人才培育計畫 兼任助理
一、前言與法規
台灣合法的通訊心理諮商並不普遍,目前全國通過通訊性諮商的諮商所僅六間,彰化縣佔三間;而大專院校在做通訊心理諮商上有所限制,因衛福部提供之「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准作業參考原則」中,可申請的機構並不包含大專院校。
講者簡介「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核准作業參考原則」,並針對去年(109年7月29日)因應COVID-19疫情修訂此作業原則加以說明:增加「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可之機構」可以進行通訊心理諮商;增加實施對象的年齡限制,原則上為18歲且排除精神官能症、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不全患者,但不同縣市之衛生局可能有不同的年齡限制;要求非醫療機構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業務,應與醫療機構訂定轉介合作計畫。此外,講者分享他在申請通訊心理諮商時的計畫訂定與規劃、該注意的事項(法規)、個案權利(如:個案的隱私權)以及未來需要修改的方向。
二、案例分享
大休息心理所目前申請通訊心理諮商的個案一年約有59案,且大多數是來自於國外的個案,本島與離島的個案約佔5案。講者分享在執行通訊心理諮商時須留意的事項,包含燈光、通訊設備、特殊/緊急狀況的因應(如:緊急聯絡人)以及評估案主的認知能力、語言文化、精神狀況、危機狀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