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UFO KMU

跨性別、醫療科技與照護

已更新:2021年9月17日


時間:2020/11/23(一)13:00-15:00

地點:高雄醫學大學濟世大樓907教室

講者:張詠翔|高雄市聯合醫院呼吸照護病房 護理師

紀錄者:高苡瑄|性別、醫療與社會課程 教學助理

活動宗旨

1. 簡介何謂性別氣質、性別認同以及跨性別。

2. 理解跨性別在學習場域、職場以及生活環境所遇之困難。

3. 跨性別的定義說明:取得診斷書、平胸手術、子宮卵巢手術完成後才可更換身份證上的性別。

4. 理解跨性別的過程:認同、搜尋資源(性別不安之診斷、三個月評估狀況、心理測驗及智力測驗)、注射藥物(含副作用)、手術。

 

一、 從病歷號看跨性別之苦?!

1. 用顏色區分男女性病人

2. 實務經驗分享

3. 性別光譜及性別認同之簡介,以及講者生命經驗分享。


二、 成長經驗

1. 開始發現自己的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同的震驚。

2. 成長經驗(用膠布纏胸、買男性的運動服、遭霸凌)

3. 理解性別認同不等同性傾向。

4. 從「陽剛女同志」轉變為「跨性別男」的過程。

三、 跨性別過程(五階段)分享:

1. 性別不安的身心科評估與診斷過程。

2. 賀爾蒙用藥過程以及注意事項。

3. 用藥後的轉變(興奮/憂鬱)。

4. 手術之副作用(子宮卵巢手術後易骨質疏鬆、三高)。

5. 跨性別過程中,身體以及生理狀況改變之不確定感。


四、 主客觀困擾表現/整體癒後的差異

1. 職場中的問候、職場制服的顏色、更衣室。

2. 健身房洗澡間,被禁止去男性空間,但是使用女性空間又容易被誤會。

3. 因為外表以及聲音已經改變,故在買東西或是講電話時較不會被錯認為女性。

五、 跨性別之看診經驗

1. 影片分享:讓跨性別者困擾的是醫療人員的眼光?看診民眾的眼光?醫療人員對病患的稱呼方式?從影片以及講者自身經驗中討論醫療場域中性別不友善的現象,其實是很常見的。

2. 就醫環境不友善,也易導致跨性別者不太願意就診,講者亦分享在實務工作領域所遇的狀況,以及嘗試改變之方法。如:門診叫號的時候,護理人員不要稱呼先生/小姐,而是名字就好;此外,講者也表示,不只是醫療人員以及環境要變友善,患者也需要積極表達,如:主動跟護理人員表示希望自己的稱呼。一同共創友善環境。


六、 同場加碼:跨性別之情與愛

1. 跨性別男性之戀愛光譜位置:要站在異性戀還是同志圈?

2. 跨性別男性之戀愛經驗。最重要的仍是在這段戀愛關係中,是快樂的做自己。

3. 如何讓家人一同接受跨性別?

家人可理解跨性別者內心與外在表現的不平衡,認為只要孩子能開心的「做自己」沒有不好。反而是家人對於如何跟鄰居以及親戚「出櫃」較為尷尬。




3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