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 KMU
Active aging的創新實驗方案
已更新:2021年9月16日

時間:2020/10/28(三)10:00-12:00
地點:高雄醫學大學濟世大樓406教室
講者:蔡博方|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所 所長
紀錄者:葉浥萱|醫學社會學概論課程 教學助理
活動宗旨:成功老化與新型傳染病是目前臺灣社會面臨的兩個重要健康議題,本課程從微觀層次的醫病關係,到鉅觀層次的醫療制度等等,廣泛介紹醫療社會學的重要概念與議題,由社會學的觀點來討論一些醫療現象。本學期邀請兩位在成功老化與新型傳染病議題有深入研究的年輕學者來介紹該領域最新研究成果與觀點,希望透過這兩次演講與討論幫助學生科技與社會研究取向,以及瞭解健康促進與成功老化的非醫療途徑。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的計畫,新作方(關於新作方實踐研究團隊)。
北醫進行的主題為「活力展齡」。範圍:北醫行動場域、基隆暖暖區、新竹尖石區
活力展齡:長照2.0 VS 創新模式(2017-2019)
●TMU團隊:三個場域與四個分組
大安(天龍/蛋黃)的老人問題:失依à擴大社會參與、重建家庭網絡。
失依類型與目前困境:『自我照護』典範
很忙的老人,不願意回家,社交生活中斷。解方:建立類家庭網絡
行動方案:透過展齡中心連結大學與社區。
●在基隆的暖暖:社區照顧VS參與式照顧
—參與式照顧
來自『社區需求』,不是政府的需求。
社區內的『相互照顧』,不是機構的服務提供。
蜂巢式的概念醞釀-在暖暖的發展過程:原本的需求自我限制或是社會難以安排而困住難以解決。缺不是社區的人來擾動(左下角工作室—換工)
—暖暖工班創新方案的參與特點
有許多的換工是原本就在進行的,如何讓工班方案的串連有意義是重要的,交換只有自己可以做的部分
●新竹尖石後山:小米復育中的創新元素(小米方舟)
老人知識的分享與延續、青壯年的支持與學習(照護與被照護之間的關係),荒廢的小米田重新復育原本被認定無經濟價值的長者變成高知識訊息的傳遞者—文化照顧的雙向性:小米保種計畫
●跨域思考
第四組在做什麼?以行動研究出發
在其他三組塞入不同的思考路徑。
行動先導型、觀察先導型、反思先導型
● 活力展齡所延伸的反思
現行長照的侷限看不到的
老年面貌的分歧性:照顧意涵的多樣性
活力展齡的另類可能
●大學社會責任?大學角色?